 |
|
|
膜技术是当代高效分离技术,具有高效、节能、过程易控制、操作方便、少污染、易与其它技术集成等优点,已在抗生素(如红霉素、土霉素、四环素、螺旋霉素、青霉素、6APA等)产品的生产上得到应用[1~4]。本文作者在抗生素FKR1565的中试生产中采用超滤和纳滤膜技术结合的新工艺进行了提取分离,取得理想效果,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。
FKR1565为水溶性抗肿瘤抗生素,分子量约为300,稳定性差,对酸、碱特别是对热极不稳定,粗提物的原生产工艺流程为:发酵液过滤(去渣)后,清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,稀氨水洗脱,洗脱液真空浓缩(40℃以下),得粗提物。
上述工艺在操作时存在两个缺点:一是过滤后的清液量大,树脂吸附时间长,同时清液中还存在色素、蛋白质等杂质,未加处理直接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,影响了树脂的吸附和再生;二是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时,为避免FKR1565分解,温度应控制在40℃以下,这对真空浓缩水溶液是非常困难的,对设备真空度的要求很高。对此,我们在生产中采用了超滤和纳滤膜技术结合的新工艺,取得理想效果。
新工艺流程为:发酵液过滤(弃渣)后,清液经超滤所得清液再经纳滤,得到的清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,稀氨水洗脱,洗脱液纳滤浓缩(室温),得粗提物。
新工艺首先用超滤膜对过滤后清液进行预处理,去除色素等杂质,然后将超滤后清液用纳滤膜设备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,由于杂质减少和体积缩小,树脂吸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,改善了吸附效果,再生处理也更加容易。浓缩阶段用纳滤膜浓缩替代真空浓缩,洗脱液体积浓缩了10倍以上,避免了样品的分解。
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
1.1 发酵液
抗生素FKR1565发酵液来自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。
1.2 仪器设备
超滤、纳滤膜装置由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,膜为美国KOCH公司产品,其中超滤膜型号为HFK328卷式超滤膜,膜面积6.8M2,截留分子量5000;纳滤膜型号为TFC4040卷式纳滤膜,膜面积7.2M2,截留分子量200。
高压液相色谱仪为日本岛津LC10Atvp,检测器SPD10Avvp;检测所用分析柱Hypersil BDS C8(4.6mm×250mm,5μm);流动相为0.05mol/L (NH4)2HPO4∶CH3OH∶CH3CN(950∶25∶25);流速1ml/min;柱温20℃;进样量10μl。
2 试验过程
2.1 发酵清液的超滤和纳滤处理
将发酵液经板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在工作压力0.6MPa、温度20℃~25℃条件下进行超滤处理,膜通量为50~60L/h。超滤后母液中补水4~6倍体积,继续超滤,使母液中检测不出FKR1565。对超滤后的清液在工作压力1.8~2.0MPa、温度18℃~22℃条件下进行纳滤浓缩,使体积减少一半。分别测量超滤前清液、超滤后母液和纳滤后浓缩液的体积并取样,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计算FKR1565的收率和纳滤的截留率,并比较它们的澄清度。 2.2 氨水洗脱液的纳滤浓缩
将氨水洗脱液在工作压力1.8~2.0MPa、温度18℃~22℃条件下进行纳滤浓缩,分别测量氨水洗脱液、纳滤后浓缩液和清液的体积并取样,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计算FKR1565的收率和纳滤的截留率。
3 结果和讨论
3.1 发酵清液超滤和纳滤处理前后比较
(1)色泽度 对超滤前清液、超滤后母液、纳滤后浓缩液和透过清液的色泽度进行比较,颜色从深到浅的次序为超滤后母液,超滤前清液,纳滤后浓缩液和透过清液。用高压液相色谱对纳滤后透过清液进行分析,检测不到FKR1565,说明超滤处理能够除去色素等杂质,所使用的纳滤膜对FKR1565的截留效果很好。
(2)收率和截留率 超滤后母液中补水4~6倍体积后继续超滤,并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,母液中检测不出抗生素FKR1565。取纳滤后透过清液进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,也检测不出FKR1565,说明经过超滤和纳滤处理后,FKR1565的收率和纳滤的截留率均接近100%,对纳滤后浓缩液直接进行HPLC分析的数据也证明这一结果。
(3)分离效果 分别取发酵清液和纳滤后浓缩液进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(图略),经过超滤纳滤处理后,杂质FKR2132和其它杂质峰4的面积有很大的减少,杂质FKR2132尤为明显。这是因为FKR2132的水溶性差,在室温下经过纳滤浓缩后溶解性降低,析出固体。FKR2132具有抗病毒作用,分子量与FKR1565相近,两者化学结构相似,用色谱方法不易分离。由于它们的水溶性差别很大,采用纳滤浓缩处理可以达到分离FKR1565与FKR2132的目的。对析出的FKR2132固体进一步纯化后可获得高纯度样品,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主要为杂质FKR2132,仅极少量为杂质FKR1565(图略)。
3.2 氨水洗脱液的纳滤浓缩结果
取氨水洗脱液纳滤浓缩倍数约为2.5、6和14时的浓缩液和清液,分别用HPLC方法测定FKR1565效价,并与氨水洗脱液的效价进行比较(表1),从2.5和6倍纳滤浓缩洗脱液效价可以看出纳滤浓缩的截留率达到99%以上,两次纳滤,即对纳滤后的清液再进行纳滤处理后,浓缩倍数约为14倍,截留率达到99.5%以上。表1 洗脱液和不同纳滤时段浓缩液以及清液中FKR1565的效价树脂吸附试验初步结果还表明,经过超滤处理和纳滤浓缩,除了部分色素和杂质以及体积缩小了一半,树脂吸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,树脂吸附量和洗脱收率也有所提高,树脂再生处理也更容易,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和总结。
4 结论
将超滤和纳滤膜技术相结合的新工艺应用于抗生素FKR1565的中试生产试验,产品最终的浓缩倍数在10倍以上,截留率高于99%,明显优于真空浓缩的效果,达到了减少杂质,提高收率,防止降解,操作简便的目的。
【参考文献】 [1] 李十中. 表面化学原理和膜技术在药物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应用[J]. 中国抗生素杂志,2005,30(1):15~19.
[2] 顾觉奋. 膜分离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[J]. 中国抗生素杂志,2005,30(1):26~31.
[3] 李秀芬,付学起.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炼过程中的应用[J]. 膜科学与技术,2001,21(1):45~48.
[4] 谢全灵,何旭敏,夏海平,等. 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[J]. 膜科学与技术,2003,23:180~185.
|